你的位置:高德娱乐 > 业务范围 >

升阳泻火除湿汤治疗痛风验案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

发布日期:2024-06-24 16:57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升阳泻火除湿汤治疗痛风验案

  患者,男,45岁。1997年11月5日诊。2年前左足底和足五趾根部钝痛,继之左足内侧开始发红,肿胀,疼痛,活动行走受限,冷敷后可缓解,但在公孙穴处尚有约6cm×3.1cm大小之红肿斑块,轻触痛甚。3年来每至10~11月发病。曾经诊断为痛风。因病情加重来诊。患者肥胖,肤色黄,喜食肥甘厚味,平素易感疲劳,腹胀,便溏,时有泄泻等症。近期大便干结,尿少色黄,查尿尿酸值为11.8mg/dl。舌质红,体胖边有齿痕,舌苔黄腻,脉弦滑。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经脉受阻。以清热利湿通络为法。方用龙胆泻肝汤加银花、野菊花。水煎服3剂。同时在“隐白”、“大敦”处点刺放血。取上法治疗后症情减轻,逐以升阳泻火除湿汤加减治疗,诸症消失。再用此方合胃苓汤加减,2日1剂,善后巩固治疗。服药3个月余,半月复查1次尿酸,最后一次为7.4mg/dl。追访3年未复发。

  按:痛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。发病以肥胖者及中年男性多见,其临床表现与湿热痹症相同。关节受损部位多在脾经所过之处,并多以公孙穴为中心。特别是间歇期,病人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,但都有脾胃所虚兼湿热的表现。笔者以为痛风发作呈现湿热痹征象只不过是“标”,其根本原因的“本”是属脾失健运,湿郁化热,相当于李东垣所说的“阴火”。治疗上,在健脾益气升阳泻火除湿方中,半夏、白术能燥湿;茯苓、泽泻以渗利;羌活、独活、防风、柴胡能升益清阳之气;黄连、黄芩泻阴火;陈皮平胃气;人参、黄芪、甘草以补气益胃;白芍之酸收用以和营,而协助羌活、柴胡辛散之性。故升阳泻火除湿法加减治疗痛风,尤为适宜,疗效显著。

升阳除湿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脾胃论》卷下。具有升阳益胃,除湿止泻之功效。主治脾胃虚弱,不思饮食,肠鸣腹痛,泄泻无度,小便黄,四肢困弱。名称  升阳除湿汤出处《脾胃论》卷下功用 升阳益胃,除湿止泻主治 脾胃虚弱,不思饮食,肠鸣腹痛,泄泻无度,小便黄,四肢困弱组成甘草、大麦蘖面(如胃寒腹鸣者加)、陈皮、猪苓各三分,泽泻、益智仁、半夏、防风、羌活、神曲、柴胡、升麻各五分,苍术一钱。13味用法用量上㕮咀。作一服,水三大盏,加生姜三片,大枣二枚,同煎至一盏,去滓,空心服。15味功用  升阳益胃,除湿止泻。主治  脾胃虚弱,不思饮食,肠鸣腹痛,泄泻无度,小便黄,四肢困弱。方义本方用于治疗湿邪困脾之泄泻。湿邪困脾,脾气不升,中气下陷,故而泄泻无度,不能自已;湿邪壅滞于肠道,气机不行,故见肠鸣腹痛;湿热下注,故见小便黄,或带下过多。脾主肌肉,脾虚则肌肉失养,加之湿邪困阻,故见四肢困弱;舌淡胖苔白腻,脉滑数为脾虚兼有湿热之象。方中重用苍术为君,以其辛香苦温,人中焦燥湿运脾,使湿去而脾气复健,运化有权;臣以升麻、柴胡助清阳上行;羌活、防风祛风胜湿,猪苓、泽泻利尿以渗湿,陈皮、半夏行气燥湿化痰浊,上药共助苍术燥湿之功,神曲、麦芽导滞以和中。泄泻无度,故用益智仁温中止泻,姜、枣和营卫,共为佐药;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升阳除湿之功,使脾运得复,湿邪得去,诸症自除。运用1、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湿邪困脾之泄泻。临证以泄泻,肠鸣,不思饮食,四肢困弱,舌淡胖苔白腻,脉细滑为辩证要点。2、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、慢性胆囊炎、萎缩性胃炎、妇人带下等属湿邪困脾者。加减化裁腹痛者,加木香、藿香,元胡;饮食减少者,加神曲、鸡内金;神疲乏力者,加黄芪、党参。重要文献摘要《脾胃论注释》:方中升麻、柴胡助清阳上行,羌、防、苍术祛风以胜湿,猪苓、泽泻利尿以渗湿,陈皮、半夏行气以化湿,六曲、麦芽导滞以和中。泄泻无度,近于滑脱,故用益智仁温中止泻,甘草保护津液,姜、枣和营卫,共奏升阳除湿之功。

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*具有补脾升阳泻火之功效。*主治饮食损胃,劳倦伤脾,火邪乘之而生大热。*方中黄芪健脾大补元气为君;*人参、炙甘草甘温益气、苍术健脾祛湿为臣;*佐以柴胡、升麻引胃中清气上行;*羌活为风药,能散能升,助升、柴升发清阳;*黄芩、黄连、石膏散火,清热燥湿。*全方共奏甘温补脾益气,升发阳气,清泻阴火之功。*本方选黄连、黄芩泻火,是因为长夏为湿土主令,脾胃亏虚,运化失常,湿邪内生,与火相兼而成湿热阻滞,故以芩连清热燥湿。*诸药合用治饮食伤胃,劳倦伤脾,火邪乘之而生大热。右关脉缓弱,或弦、或浮数者。

*如见肾火旺及督、任、冲三脉盛,则用黄柏、知母,酒洗讫,火炒制加之,分两临病斟酌,不可久服,恐助阴气而为害也。

图片

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?据《脾胃论》记载,全方由“柴胡,甘草(炙),黄芪,苍术(泔浸,去黑皮,且作片子,日曝干,锉碎炒),羌活,升麻,人参,黄芩,黄连(去须,酒制,炒),石膏(长夏微用,过时去之,从权)”等10味中药组成。按照原方的使用方法,是先将这些中药打成粗末,每次使用时,煎好后,早饭后、午饭前服用,隔一天再服一次。李东垣设计的这个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,它的将息法比较独特,首先是服药并不是一日三次,而是在早饭后、午饭前的这个空档期间服用,而且服用一次之后,需要再间隔一天后,再在相同的时段服用;其次是服药期间,要注意控制饮食量,需要减少食量,但要提高食物的营养;再次是服药后的一两个小时之内,尽量不要频繁的讲话,也不要食用酒、湿面、大料等食物,以免“大湿热之物,复助火邪而愈损元气”,也不要食用冷水及寒凉淡渗之物及水果,“恐阳气不能生旺”。
李东垣之所以给这个方子取名“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”,是因为这个方子的主要功效就是补脾胃、泻阴火、升阳气,可以说,李东垣创制这个方子,也是颇为费了一些心思的,因为这个方子,既是补泻兼施,又是升降同用,这可不是一般的方剂能够兼顾的。所以说,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作为《脾胃论》第一方,是有它的道理的,只不过这个方子在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中,并没有像补中益气汤这么广泛和高频,但依然不能掩藏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方药潜力和临床运用范围。
那么,李东垣的这个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,它的配伍究竟有什么奥秘呢?全方以黄芪为君药,主要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。以人参、甘草、苍术为臣药,其中人参、甘草甘温益气,苍术健脾祛湿。以柴胡、升麻、羌活、黄芩、黄连、石膏为佐药,其中柴胡、升麻主要起到引药的作用,引胃中清气上行;羌活既起到祛风除湿的作用,又起到辅助升麻、柴胡升发清阳的作用;黄芩、黄连、石膏就主打一个散火、清热和燥湿。以甘草为使药,兼以为使,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。就这样,十味中药,共同发挥着“补脾益气、升发阳气、清泻阴火”的作用,只要用对了,就能发挥“脾胃健康百病消”的良好作用。对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这个方剂配伍,至今依然存在争议。按照李东垣的原意,全方以柴胡为君,甘草、黄芪、苍术、羌活、升麻、人参为臣,黄芩、黄连、石膏为臣为佐。但后世也有医家认为,全方应当以人参、黄芪、甘草、苍术为君药,主要用来脾胃,以羌活、升麻、柴胡为臣药,主要用来升阳气,以黄连、黄芩、石膏为佐药,主要用来泻阴火。但是如果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恶方义来看,全方以黄芪为君,更符合李东垣的《脾胃论》思想主旨。对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方证,其实在《脾胃论》里并没有详细论述,只是点明了“饮食损胃,劳倦伤脾”所导致的脾胃虚弱是疾病的“本”,而“火邪乘之而生大热”,则是疾病的“标”,且时逢长夏,“主气衰而客气旺”,是疾病的“气运”。对于全方的方证,李东垣只说了一句话,而且还是一个假设,“假令不能食而肌肉削,乃本病也。其右关脉缓而弱,本脉也”。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很好的一个方子,却让后世医家很少使用的关键原因。但是,本方的核心病机却十分明朗,也就是脾胃虚弱、运化失常、湿火相兼、湿热阻滞,因此,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适用于脾胃虚弱、兼夹湿火的病症,同时,还可用于一切虚实夹杂、寒热错杂所致的脾胃病证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